新闻 | 剑桥与牛津研究团队提出假说:胎盘与孕期激素或驱动人脑演化



新闻 | 剑桥与牛津研究团队提出假说:胎盘与孕期激素或驱动人脑演化


来自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提出一项全新假说,认为胎盘及其在孕期分泌的性类固醇激素(如睾酮和雌激素)可能在人类大脑的进化历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。这项研究发表在《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》期刊上。


这项研究不仅试图解释人类为何拥有比其他灵长类动物更大、更复杂的大脑,同时也探讨了人类独特的社会行为特征,如高度协作、稳定的大规模社群等,是如何在进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。


花瓣素材_人类胚胎在红心手上_178747089.jpg


胎盘:不仅是“营养通道”,或是大脑演化的关键引擎

“人类大脑的独特性并非凭空出现。我们的假说将‘孕期’置于人类演化故事的核心位置。”本研究的第一作者、剑桥大学自闭症研究中心(Autism Research Centre)资深研究员Alex Tsompanidis博士指出,“胎盘对性激素的调节能力可能是我们脑部演化、甚至行为演化的关键。”


胎盘是连接母体与胎儿的桥梁,调节营养供应和妊娠周期。过去研究显示,人类胎盘的雌激素水平高于其他灵长类动物,而这些激素又对胎儿大脑的发育起着重要作用。


剑桥大学妊娠滋养层研究中心(Loke Centre of Trophoblast Research)创始主任、论文共同作者Graham Burton教授补充道:“胎盘决定了妊娠的持续时间以及营养输送效率,这两者都对人类特有的大脑发育至关重要。而这次,我们把它与大脑进化进行了系统关联。”


激素与大脑:性激素在胎儿期的浓度,或决定神经结构和社交能力

研究者参考了以往“类脑”实验——通过从人体干细胞培养出微型脑器官(mini-brains)——的最新发现,指出:睾酮可促进大脑体积增长,而雌激素则提升神经连接度。这些激素浓度的微小差异,甚至能预测婴儿的认知发展速度与社交能力。


牛津大学进化生物学家、该研究的共同资深作者Robin Dunbar教授表示:“我们一直知道,大脑大小与社群复杂度有关。但真正的挑战,是要揭示到底是什么机制让我们在人类演化过程中,同时获得了更大的大脑与更复杂的社交能力。”


从尼安德特人到现代人:性激素比例的微调或促进合作而非竞争

研究还提出,人类在性别分化特征上的差异,相比其他灵长类或灭绝的人类种群(如尼安德特人),更为“中性”。相对较低的雄激素水平或许有助于减少群体内的性别冲突与竞争,从而增强了群体合作和整体生育力,为建立更庞大、更稳定的人类社群提供了生物学基础。


此外,研究发现人类胎盘中将睾酮转化为雌激素的酶(芳香化酶,aromatase)水平远高于猕猴,甚至男性个体也可能拥有比女性更高的芳香化酶表达,这进一步强化了人类胎儿期激素调控机制的独特性。


结论:孕期激素调控是大脑演化与人类社会行为的共同推动力

剑桥大学自闭症研究中心主任、该研究的共同作者Simon Baron-Cohen教授指出:“我们已经研究孕期性激素对神经发育的影响20年了。这项研究进一步提出,这些激素不仅塑造了个体差异,也可能在物种层面上驱动了大脑的演化。”


Tsompanidis博士总结道:“这个假说把孕期和胎盘放在了人类故事的起点。我们的认知能力、社会特质、甚至语言能力,或许都可以追溯到胎儿时期性激素和胎盘的微妙互动。”


故事来源:

网络收集

我們會盡快聯繫您

輸入您的信息,我們會盡快聯繫您
  • 三代試管嬰兒
    捐精捐卵+試管嬰兒
    第三方合法助孕
    其他

通過點擊發送,我同意隐私政策使用条款,並且我同意接受來自此網站的短信,其中承認可能會適用數據費率。消息頻率可能會有所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