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识 | 器官移植的未来?探访“猪器官移植”背后的希望与争议 —— 专访CNN首席医学记者古普塔医生
每一天,美国就有17人因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失去生命。而在等待名单上的患者,总数超过10万人——其中大多数是急需肾脏移植的终末期肾病患者。尽管“全民器官捐赠”听起来是解决之道,但现实远不止于此。在一期《WebMD健康发现》播客中,主持人、生活方式医学主任内哈·帕塔克医生(Dr. Neha Pathak)对话CNN首席医学记者桑贾伊·古普塔医生(Dr. Sanjay Gupta),深入探讨他两年来拍摄CNN特别纪录片《Animal Pharm》的经历,并带我们走进一个前沿却又颇具争议的医学话题:异种移植(xenotransplantation)。
异种移植,通俗来讲就是将经过基因编辑的动物器官(主要是猪)移植到人类身上。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和资深医学记者,古普塔医生坦言,他起初是因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而产生兴趣,随后被其在异种移植中的应用深深吸引。“在猪的基因组上进行几十处修改,让它们的器官更接近人类,并减少排异风险,这在科学层面是非常令人震撼的。”古普塔说道。
据他介绍,目前有生物科技公司通过多达69个基因编辑,删去猪体内可能引发人类免疫反应的蛋白编码基因,改变猪的凝血机制,并加入人类基因,使器官更具“人类兼容性”。还有公司主张只需10处编辑即可达成目标——但无论哪种方案,目标都是一样的:让猪成为人类器官移植的“活体仓库”。
为了制作纪录片,古普塔医生深入探访了美国境内几家高度生物隔离的养猪设施。“这些设施比绝大多数人类医院还要干净。水和空气都经过严苛过滤,工作人员甚至要接受更严密的防护。你能感受到科学与伦理交织的张力。”他说。
伦理问题自然无可回避。在采访中,古普塔医生提及,与不同宗教背景的信徒、伦理学家和患者家庭对话是他拍摄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许多信仰传统(如伊斯兰教和犹太教)对猪持有明确的戒律,但很多信仰领袖在面对“救命”的前提时,展现出更灵活的态度。纽约大学的伦理学家阿瑟·卡普兰(Art Caplan)表示,宗教和道德的挑战需要在“生命至上”的核心原则下重新思考。
当然,这项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首次批准了异种移植的临床试验,此前主要通过对脑死亡患者的“同意试验”进行评估。2024年,一位名叫蒂姆·安德鲁斯(Tim Andrews)的患者成功接受了猪肾移植,至今存活超过130天,成为全球最长异种移植存活记录保持者。古普塔医生相信,这些先驱者将“写进未来的医学教科书”。
但希望之下也藏着不安。最大隐忧,是“猪源病毒”跨物种传播的风险。某些病毒在猪体内并无症状,但一旦传入人类,或将引发类似COVID-19的全球危机。因此,这些基因工程猪的每一项健康数据都要反复审查,甚至连器官接受者的家庭成员也需签署知情同意书,因为“潜在暴露”并非假设,而是真实可能。
当被问及为何不直接用3D打印或实验室培养器官取代这种高成本、高风险的路径时,古普塔医生引用了年轻一代的观点。他女儿曾提问:“为什么不直接造一个人造器官?”——他认为,这正是未来的发展方向。“或许在不远的将来,我们能用自己的细胞打印出专属器官,等待在冷库中备用。但在此之前,异种移植是当前最具可行性的突破口。”
在展望未来时,古普塔医生指出:“五年内,异种移植将成为主流医学选项。” 这项技术,不仅能救命,更能“还人生活质量”。对于数百万透析患者来说,这不仅是延续生命的希望,更是找回人生的可能。
故事来源:
网络收集
通過點擊發送,我同意隐私政策和使用条款,並且我同意接受來自此網站的短信,其中承認可能會適用數據費率。消息頻率可能會有所不同。
知识 | 器官移植的未来?探访“猪器官移植”背后的希望与争议 —— 专访CNN首席医学记者古普塔医生
知识 | 器官移植的未来?探访“猪器官移植”背后的希望与争议 —— 专访CNN首席医学记者古普塔医生
每一天,美国就有17人因等不到器官移植而失去生命。而在等待名单上的患者,总数超过10万人——其中大多数是急需肾脏移植的终末期肾病患者。尽管“全民器官捐赠”听起来是解决之道,但现实远不止于此。在一期《WebMD健康发现》播客中,主持人、生活方式医学主任内哈·帕塔克医生(Dr. Neha Pathak)对话CNN首席医学记者桑贾伊·古普塔医生(Dr. Sanjay Gupta),深入探讨他两年来拍摄CNN特别纪录片《Animal Pharm》的经历,并带我们走进一个前沿却又颇具争议的医学话题:异种移植(xenotransplantation)。
异种移植,通俗来讲就是将经过基因编辑的动物器官(主要是猪)移植到人类身上。作为一名神经外科医生和资深医学记者,古普塔医生坦言,他起初是因CRISPR基因编辑技术而产生兴趣,随后被其在异种移植中的应用深深吸引。“在猪的基因组上进行几十处修改,让它们的器官更接近人类,并减少排异风险,这在科学层面是非常令人震撼的。”古普塔说道。
据他介绍,目前有生物科技公司通过多达69个基因编辑,删去猪体内可能引发人类免疫反应的蛋白编码基因,改变猪的凝血机制,并加入人类基因,使器官更具“人类兼容性”。还有公司主张只需10处编辑即可达成目标——但无论哪种方案,目标都是一样的:让猪成为人类器官移植的“活体仓库”。
为了制作纪录片,古普塔医生深入探访了美国境内几家高度生物隔离的养猪设施。“这些设施比绝大多数人类医院还要干净。水和空气都经过严苛过滤,工作人员甚至要接受更严密的防护。你能感受到科学与伦理交织的张力。”他说。
伦理问题自然无可回避。在采访中,古普塔医生提及,与不同宗教背景的信徒、伦理学家和患者家庭对话是他拍摄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许多信仰传统(如伊斯兰教和犹太教)对猪持有明确的戒律,但很多信仰领袖在面对“救命”的前提时,展现出更灵活的态度。纽约大学的伦理学家阿瑟·卡普兰(Art Caplan)表示,宗教和道德的挑战需要在“生命至上”的核心原则下重新思考。
当然,这项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首次批准了异种移植的临床试验,此前主要通过对脑死亡患者的“同意试验”进行评估。2024年,一位名叫蒂姆·安德鲁斯(Tim Andrews)的患者成功接受了猪肾移植,至今存活超过130天,成为全球最长异种移植存活记录保持者。古普塔医生相信,这些先驱者将“写进未来的医学教科书”。
但希望之下也藏着不安。最大隐忧,是“猪源病毒”跨物种传播的风险。某些病毒在猪体内并无症状,但一旦传入人类,或将引发类似COVID-19的全球危机。因此,这些基因工程猪的每一项健康数据都要反复审查,甚至连器官接受者的家庭成员也需签署知情同意书,因为“潜在暴露”并非假设,而是真实可能。
当被问及为何不直接用3D打印或实验室培养器官取代这种高成本、高风险的路径时,古普塔医生引用了年轻一代的观点。他女儿曾提问:“为什么不直接造一个人造器官?”——他认为,这正是未来的发展方向。“或许在不远的将来,我们能用自己的细胞打印出专属器官,等待在冷库中备用。但在此之前,异种移植是当前最具可行性的突破口。”
在展望未来时,古普塔医生指出:“五年内,异种移植将成为主流医学选项。” 这项技术,不仅能救命,更能“还人生活质量”。对于数百万透析患者来说,这不仅是延续生命的希望,更是找回人生的可能。
故事来源:
网络收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