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 | 研究:肠道菌群失衡或为PCOS女性妊娠风险元凶



新闻 | 研究:肠道菌群失衡或为PCOS女性妊娠风险元凶


在第41届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年会上,一项研究揭示:多囊卵巢综合征(PCOS)女性的肠道微生态和代谢特征发生显著改变,与子宫内膜过早老化及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升高密切相关。这一发现或将为PCOS的个体化生育管理提供新的干预思路。


花瓣素材_常规通用3D细菌场景背景_193645328.jpg


肠道菌群与妊娠风险之间的“隐性通道”

本研究由中国研究团队完成,覆盖中国44个城市的220名35岁以下女性(其中110人为PCOS患者,110人为体重、年龄匹配的对照组)。研究人员通过肠道菌群测序和代谢组学联合分析,发现PCOS患者的肠道多样性显著下降,尤其是有益菌Parabacteroides merdae(P. merdae)的大幅减少。


与此同时,血液中支链氨基酸(BCAAs)——特别是异亮氨酸(isoleucine)水平显著升高,而有益的短链脂肪酸则呈下降趋势。研究人员进一步在实验室中用异亮氨酸处理人类子宫内膜间质细胞(ESCs),结果显示细胞衰老标志物上升、蜕膜化能力下降,提示子宫内膜出现“提前老化”迹象。


“即便是年轻PCOS女性,在成功怀孕后依然面临异常高的不良妊娠率,这一现象值得临床深思。”项目负责人刘爱霞博士指出。


不良妊娠事件几率几近翻倍

虽然两组女性的妊娠率相当,但PCOS女性经历至少一种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是对照组的1.95倍。这些结局包括:流产、早产、巨大儿、低出生体重、妊娠糖尿病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以及围产儿死亡等。


研究还发现,子宫内膜组织中也存在高水平的异亮氨酸,进一步验证了其对局部组织的直接影响。


未来方向:可干预、可逆转?

研究团队提出,P. merdae的缺失及异亮氨酸水平升高可望成为识别高风险PCOS患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。下一阶段将探索饮食干预、益生菌补充、BCAA限制饮食等手段,是否有助于恢复子宫内环境,提高妊娠成功率。


ESHRE候任主席Anis Feki教授评论道:“这项研究为PCOS女性的不良妊娠风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解释路径——不仅仅是代谢异常,更涉及子宫环境本身的可逆改变。”


临床启示:迈向PCOS的个体化生殖护理

长期以来,PCOS被认为是一种以排卵障碍为主的内分泌代谢疾病。但本研究提示,其对子宫环境的影响可能远早于症状显现,且通过代谢和微生态机制实现。


“我们的研究为个体化生殖干预提供了可能,”刘博士总结道,“未来,我们希望通过可检测、可干预的指标,让PCOS女性更早识别风险、延长内膜‘健康窗口期’。


故事来源:

网络收集

我們會盡快聯繫您

輸入您的信息,我們會盡快聯繫您
  • 三代試管嬰兒
    捐精捐卵+試管嬰兒
    第三方合法助孕
    其他

通過點擊發送,我同意隐私政策使用条款,並且我同意接受來自此網站的短信,其中承認可能會適用數據費率。消息頻率可能會有所不同。